Wednesday, October 10, 2012

年度大「建」事


今年的大件事,就是完成建築基金會的半年訓練,通過認證考試,正式上路帶了13場的建築散步導覽行程。一場兩小時,全部是戶外散步行程,邊走邊講解。我除了一場專為中文來賓所做的導覽之外,全都是對國際旅人所做的英文導覽,雖然每次上場的前十分鐘都很抖,但全都勇壯地撐過來了耶!


透過這個訓練,我強化了:

˙        3D 簡報技巧。我以前教書或演講時,只需使用螢幕上的二維影片做簡報,但戶外行程必須顧及許多噪音和干擾源,需要考慮站的位置、光線、氣溫、視角、來賓體力等等,所以磨練之後,戰鬥力提升不少。

˙        對英語母語人士公開演講的膽量,而且講的是美國建築與文化 (哇賽!)

˙        說學逗唱,一個人連唱兩小時野台戲的能力。

˙        即席開英語來賓玩笑的能力。

˙        分析建築物的眼力。現在到許多美國其他城市,我也大約能辨別建築物的風格和年代,有時看到熟悉的建築風格,還有「他鄉遇故知」的驚喜。

˙        在美國有了家的熟悉感和自豪,感覺這裡是「屬於我的」城市。

˙        認識各國與各種職業的人。我曾經帶導過的對象當中,包含了西班牙美麗模特兒、英國德國美國建築師、義大利文化旅遊公司總監、加拿大老鄉、百無聊賴在地青少年、親切台灣與大陸朋友、嚴肅又好笑的舊金山工程包商…五花八門廣開眼界。

˙        認識一般我生活圈不會見到的人。基金會裡有許多中小企業老闆、退休白領高級主管、藝術圈或建築圈的人…總之就是商界和文化界的大熔爐吧,很高興能置身其中。


我發現自己比較弱的地方在於:

˙        即席應對能力還是有點兒慢,有時候來賓脫序,我會不知如何把隊伍導回正軌

˙        上場前和開場十分鐘,還是會緊張

˙        需要再多一點權威感!有時候太溫柔等待大家回應,反而帶不動隊伍,我需要更要決斷力與號召力!(握拳)

˙        結尾要背得滾瓜爛熟!漂亮的句點,也能成功為導覽印象加分。


那未來的挑戰呢?

˙        目前中文大眾對於美國建築的興趣還是普通階段,屬於表面部分,所以如果是鎖定中文人口的話,建築故事要講得通俗一點

˙        演講者的個人風格很重要,有時候內容有趣不打緊,重點是你身為講員的「這個人」(這個品牌),大家看得順不順眼、願不願意買帳。我要探索並發展出一套個人品牌風格,繼續前進!

 

 

 

Wednesday, October 03, 2012

初秋的大蘋果


沒有一次到紐約覺得不擠的,到現在還有一種很黏膩的感覺,人實在太多了。不過這一次很幸運可以看到歌劇魅影,音樂都是從小聽到大的,有種入夢似幻的滿足感。


地下鐵認真演唱的樂手 vs 與匆匆行走的路人。


這一棟超級 Mies van der Rohe (密斯‧凡德羅) 風格的,芝加哥聯邦法院那兒就有一樣的大樓,配上一樣鮮紅的裝置藝術。在紐約可算"他鄉遇故知",太爽了。

 

起飛的雨傘店


台語說的雨傘店,是開了兩三天撐不下去就倒的店,西雅圖這一家倒是繽紛鮮豔的很,完全抓住路人眼光,感覺整家店都要飛起來了一樣。


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起士蛋糕店, 在西雅圖的 Seattle Center 裡

缺了什麼數字呢?


我在華盛頓特區的街上看到這塊黑板。如果你是愛動腦的人,我想請問右下方缺的是什麼數字呀?(抓頭搔腦)